传染病医院选用一次性使用灌肠袋,核心是阻断交叉感染、适配传染病诊疗规范、保障医患安全,其必要性与传染病医院的特殊诊疗环境、感染控制要求直接相关,具体原因如下:
一、核心需求:阻断交叉感染(最关键原因)
避免患者间交叉感染传染病医院患者多携带乙肝、丙肝、艾滋病、结核、新冠等传染性病原体,灌肠操作需直接接触患者肠道分泌物、粪便(含大量病原体)。一次性灌肠袋为单人单次使用,使用后立即按医疗废物规范处置,杜绝 “复用器械清洁消毒不好” 导致的病原体传播(如粪便中的病毒通过污染器械感染其他患者),从流程上切断交叉感染路径。
保护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复用灌肠袋的清洁、消毒、灭菌过程需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污染物,增加皮肤黏膜接触病原体的风险(如操作中手套破损、消毒不好)。一次性灌肠袋使用后无需人工清洗,减少医护人员与传染性废物的接触频次,降低职业暴露风险,符合传染病医院 “减少感染接触” 的防护原则。
二、适配传染病诊疗的特殊要求
相关条例明确要求,接触患者体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的医疗器械需优先选用一次性用品,或经严格灭菌(需达到 “灭菌级” 标准)。灌肠袋属于高风险接触器械,一次性使用可直接满足院感 “零复用、零残留” 要求,避免因复用器械灭菌不达标(如芽孢类病原体未被完全杀灭)引发的院感事件。
适配隔离病房操作场景传染病患者多处于隔离病房(如负压病房),复用器械的转运、清洁、消毒需额外占用防护资源(如专用转运通道、消毒设备、防护人员),且易在转运过程中造成环境交叉污染。一次性灌肠袋随用随弃,无需跨区域转运,简化隔离病房操作流程,同时减少环境消毒压力。
三、实用性与安全性兼顾
简化操作,提升诊疗效率一次性灌肠袋通常为预组装设计(含导管、灌肠头、引流袋、刻度标识),开箱即可使用,无需额外组装、消毒准备,适配传染病医院急诊、批量患者诊疗等高频操作场景,节省医护人员时间,提升诊疗效率。
避免消毒残留风险复用灌肠袋需使用含氯消毒剂、高温灭菌等方式处理,若消毒参数不达标(如消毒剂浓度不足、灭菌温度不够),可能残留消毒剂或病原体;而一次性灌肠袋经工厂无菌化生产(环氧乙烷灭菌),开封前处于无菌状态,使用时直接连接,避免消毒残留对患者肠道黏膜的伤害(尤其传染病患者可能伴随肠道黏膜损伤)。
适配患者个体差异一次性灌肠袋规格多样(如不同容量、导管长度、灌肠头类型),可根据患者病情(如成人 / 儿童、便秘程度、肠道感染类型)灵活选择,且单人单用可避免复用器械因适配不同患者导致的交叉适配风险(如灌肠头尺寸不匹配引发的肠道损伤)。